close

 玩,是孩子每天的生活 

對孩子來說,玩是最自然的活動,與每天的生活不能分割。寶寶從出生開始,就會主動地去感覺、探索周遭的世界。比如說,新生嬰兒會追尋聲音和光線的來源;3個月大的嬰兒就會緊盯著旋轉的玩具不放;6個月大就會跟媽咪玩躲貓貓、找東西。這些互動,讓孩子能夠漸漸認識周圍環境的人和事物,也主動自發地去尋求快樂的經驗。孩子從一早醒來,到夜晚入睡,食衣住行都像遊戲一般新奇,吃一個新的食物、學習用湯匙筷子、聽到街上廣播車的聲音、洗澡玩水……都是鮮活的經驗。 

玩,是未來發展的準備 
隨著孩子長大,他繼續透過種種的「玩」,從具體操作的經驗和反覆練習中來建構抽象的概念,比如說,從玩積木學會空間概念;從玩買賣遊戲和辦家家酒,學會數數、金錢概念、以物易物。在玩的當下,孩子總是主動地、全心地投入,相對地發展出各種技巧和能力。從表面上看,孩子的「玩」好像漫無目的,但卻是非常重要的準備工作,它讓孩子鍛鍊出正式學習時所需要的基本能力,同時也因為充滿樂趣和挑戰,孩子也會學到積極、熱忱、不斷好奇探索的態度。

玩,需要掌握3個重點 
雖然孩子是天生的玩家,但爸媽的態度,提供的經驗或環境,會影響孩子「玩」的品質。通常在玩的過程中,爸媽、同齡玩伴和玩具是幼兒最主要的互動對象,因此,最理想的遊戲元素,不脫離3個重要原則: 
●原則1:全心全意,親子共玩 
爸媽是孩子最親密的人,也是最了解孩子成長狀況和需求的人。爸媽能夠有一段時間,放下手邊的工作,全心全意和孩子一起玩、欣賞孩子玩耍的模樣,這個時刻最能帶給孩子信心和喜悅,也最能提供適當的幫助和引導。 
●原則2:提供單純而有最大參與空間的玩具 
研究指出,傳統簡單的玩具或遊戲素材,更能發揮創意。彈性較大的玩具(如:沙、水、積木、皮球等),比結構固定、目標單一的玩具(如:裝電池,打開開關就會跑的小汽車),更能創造較大的參與空間,也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。 
● 原則3:鼓勵孩子和同伴一起玩 
除了有些時候孩子也需要獨自玩、喜歡獨自玩之外,多製造機會鼓勵孩子和其他同齡的,年長或年幼的孩子一起玩,可以增加學習社會化行為和技巧的機會,也可以增加遊戲的變化和趣味。

文/黃美湄 
諮詢/洪蘭︱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、李駱遜︱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副研究員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艾力克 的頭像
    艾力克

    艾力克托嬰中心ericbaby的部落格

    艾力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